整体而言,中国的男性在总数上多于女性,据报道,到2020年左右,中国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个别省份超过130,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但最让人隐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整体数量上的性别失调,而是城乡性别失调。通俗而贴切地说,就是剩男剩女问题。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剩女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剩男则更多是条件所限的被动结果”。亦有网友称,剩女是炒作出来的,剩男才是“刚剩”。一般来讲,女性有择偶的优势,只要标准不那么高,找个男人并不难。而男性在择偶市场中,处于被动,通常处于“被挑选”的行列。
其实,放到一个更宏大的语境中,剩女是真问题,剩男是更大的真问题。尤其在一些相对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是造成性别失调的重要诱因,但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城乡性别失调危机才是根源。在城市,剩女是个真问题;在乡村,剩男是个大问题。
剩女的产生与流行,固然有媒体放大的因素,但在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女性的数量往往多于男性俨然已是公认的事实。剩女这个词本身就产生于城市的视域里。城市里,在原先女性数量的基础上,又汇集了众多来自乡村的女性。她们中一部分是来城市打工的,另一部分是在城市读书,他们的诉求基本一致,就是尽量在城市里立足,不回乡村。
他们的择偶对象主要集中在城市男或有能力在城市买房立足的乡村男。城市男的数量本身有限,且还有城市女要分去很大一部分资源,而能力卓越的乡村男数量也极其有限,女性供大于求的剩女局面就此形成。
相对于城市男,乡村男在城市打工数年后,绝大部分还要回农村,他们数量巨大,但女性资源却过于稀缺。愿意嫁到乡村的城市女极为罕见,而出身于乡村的女性数量上本来就比男性少,且有一部分被城市男“抢去”,在乡村择偶要面临重大困境,竞争尤为激烈。
城乡性别结构的失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且深远。在城市里,“小三”频出,“一夫多妻”现象屡见不鲜,而在乡村,因择偶引发的斗殴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亦在增加。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二元社会的分裂,性别比例的失衡仅是其众多表象之一。解决剩女剩男这两个真问题,根本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还要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