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胁确是真有
说微信对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没影响那不是真话,因为影响摆在那里,运营商诉苦了,腾讯自己也承认。但能说清楚这种威胁根本原因的人并不多,这其中涉及一个名词——“心跳”。
人们常说:玩的就是心跳!但在运营商而言却不是这样,他们怕的就是“心跳”。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心跳”一词在运营商有专门的技术解释,听我慢慢道来。
从技术上讲,类似微信这样“永远在线”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这些“心跳”本身没有任何流量(我理解就是不断探测与确认),但是会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出现问题,甚至瘫痪。
一些移动终端的应用会每隔3至5分钟发送“心跳”(即控制信令)。一旦信令信道发生拥塞,就会引起“雪崩效应”,这些终端会不断地重试连接,即“信令风暴”,导致信令信道更加拥塞,最终瘫痪。运营商最最最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问题中的问题是,运营商叫苦不迭的事有点儿复杂,他们说微信抢了他们话音及短信业务量,但却没让一般人明白另一个道理:这些“心跳”占了不少信令资源,但未产生多少数据流量。据了解,中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二、双方打不起来
按三大运营商的说法,他们肯定吃亏了。但是让不少人吃惊的是,本来相对强势的运营商们却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不会与腾讯对立,而腾讯也顺水推舟的说不对立且可以沟通。
实际上,且不论运营商们曾经也推出过“飞信”等类似于简版微信的应用,就目前微信及其他移动应用所带来的上网消费潮流看,这本来是运营商所盼望的数据流量增长的大好格局,所以直接打压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就显得说不过去。
反过来想,如果微信及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没那么火热,普及得没那么快,没那么多人整天用手机或平板挂在网上,那么也就没有足够多的人用智能终端上网,那么运营商的数据消费也起不来。从这一角度看,运营商不仅不应该指责腾讯及新浪,甚至应该感谢他们。
当然,从马化腾的表态看,他也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至少比3Q大战及之前公开表态时水平要高)。在这种时候,表现出合作的姿态远比表现出强硬要聪明得多。当今世界,即使你很强大很有钱,也要表现得相对低调与谦逊一些。
所以,那些坐在山上想观运营商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虎斗”的众多媒体及围观人士,他们的希望或许要落空,因为虽然他们有观战之心,但当事人却无开战之意。此时,反倒让外界感觉媒体更多表现出的是“唯恐天下不乱”,或者很希望出点新闻,并在边上喊上两声:你看吧!某某某“摊上事啦!摊上大事啦!”
三、微信成为推手
但威胁终归是威胁,中国移动去年年报收入出现小幅下滑是不争的实事,运营商普遍感到压力也是不争的实事。正当他们看到双方打不起来,又觉得运营商们似乎无可奈何之际,相关信息却使得微信“威胁论”反过来成了促进运营商加速4G建设的有力武器。
此话怎讲?且看《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除了运营商将采用新的“永远在线方案”(一个手机上多个应用共用信令)之外,中移动还认为他们的4G网络能很好地解决信令占用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微信还能反过来推动中移动4G的发展。
这样,微信“威胁论”一下子成为电信运营商加快4G建设的利器,逻辑如下:第一,微信等应用发展确实影响了运营商语音及短信业务;第二,微信等应用很普及,不能简单掐断,会影响用户体验;第三,微信的最大威胁是占用了许多信念资源,却产生了很低的数据流量;第四,根本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加快4G建设,这一方案两全其美。这些理由交给上面,合情合理,且符合科技潮流,实在是妙!
实际上,至少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做梦:目前中移动用户的人均数据流量约100M,月人均数据消费额约20元;如果建成4G,那么人均数据流量将达2G,收入自然就成倍增长。
看看!之前表面看起来“威胁”运营商业务的微信,摇身一变,成了运营商加大4G建设力度的有力武器,且理由充分合理,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全都听起来很上路,建设价值很高,建设前景很美。
你说,3G才用没多长时间,4G就要来了?是的,国外许多地区已经在商用4G,我们的步子不算快!你说,建设4G的投入成本赚得回来吗?运营商似乎都认为那从来都是将来的事。你问谁对这个最起劲?我看最开始当然是中国移动最起劲,后来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也不得不随之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