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规模几万亿的保险行业被一篇软文“征服”了。
这篇软文估计你也见过:
《为什么我劝你别轻易买保险?》
为什么说这篇软文改变了保险行业呢?
以往保险公司想要转化客户,基本靠推销,要么上门,要么电话,不仅效率低,还总被嫌弃。
而「蜗牛保险」打造了公众号获客→社群运营→咨询转化这一条全新的路径,今年 7 月份估值已超过 1 亿美元,该路径被保险界成为“蜗牛模式”。
简单说,就是在粉丝数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千的中小公众号投放这篇“欲擒故纵”的软文,用免费保险知识科普讲座将大家吸引到社群里,在讲座之后转化大家购买付费的咨询服务。
内部人士透露,最初创作这篇软文的「蜗牛保险」,投放这篇软文花的广告费,超过了 1 亿人民币!
更神奇的是,十几家(保守估计)其他保险公司看到「蜗牛保险」赚翻后,也纷纷效仿,推出了各种换汤不换药的《为什么我劝你别轻易买保险》,结果还都挣到钱了,有的甚至还拿到了腾讯的投资 。
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篇牛逼到不行的软文究竟有哪些可复制的套路。
我们先来聊聊“不轻易买保险”系列软文的标题有何巧妙之处。
《为什么我劝你别轻易买保险?》是典型的用“反差感”来吸引用户点击。
大部分人的认知都是“我们需要买保险”,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的时候,会下意识一惊:是不是买保险有什么坑。
如此一来,不论是已经买了保险,还是打算买保险的人都会想要点进来看看。
那么那些还没有买保险意识的人怎么办呢?
别着急,“别轻易买保险”还有衍生版,比如加上生病花巨款的前提:
住过一晚两万的 ICU 之后,我还是建议你不要轻易买保险
一年年薪=3 盒药,35 岁女博士抗癌花光积蓄,可我还是不建议你轻易买保险
治病 4 年卖掉 2 套房后才明白:千万别轻易买保险
人们对于健康和金钱问题都非常敏感,这样一来,没有意识到需要买保险的人也会被“吓”到,并且“不轻易买保险”的建议显得更加反差,从而更容易吸引人点击。
此外,软文标题还会针对不同公众号的用户属性,戳某一人群的痛点。
首当其冲是年轻人:
八成 90 后不敢看体检报告,为什么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买保险
手机 24 小时待命的年轻人,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轻易买保险
也有针对家长:
孩子生病花了 80 万才明白:不要轻易买保险
孩子妈,我劝你不要轻易买保险
或者直接从职业下手:
996 的设计师,为什么不建议你轻易买保险
熬夜加班的运营,我劝你不要轻易买保险
除了人群,八卦类的账号还会通过蹭明星来增加点击:
李宗伟抗癌花 936 万,但我不建议你轻易买保险
姚晨“患癌”崩溃痛哭,千万别轻易买保险
总之,五花八门的“别轻易买保险”,为了吸引用户也是蛮拼的了。
最“贼”的是,所有标题都加了“轻易”两个字,即使读者看完发现是推荐保险讲座,也不会觉得是标题党,毕竟文章表达的观点确实是不要轻易买,要慎重购买。
这个标题套路其实不仅仅适用于保险,很多行业都可以用。
比如运营社卖课程可以说,“为什么我劝你别轻易买在线课程”;房地产行业可以说,“年轻人,我劝你不要轻易买房”……
快换上你的产品试试,顺手也起个吸引人的标题拿走。
前文也说了,这篇软文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大家听保险科普讲座,所以在开头一定要唤醒大家对保险的需求,我们来看看“不轻易买保险”系列是怎么做的。
1)真实的案例
其中一种开头是真实的案例,在有真实素材的情况下,这样的开头是最简单,也是最吸引人(具有感染力)的。
我发现,保险软文开头的案例主要有 2 中类型。
第一种是,“发生意外/生了大病,没有买保险,结果陷入了困境”。
他们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往往跟我们一样,原本身体健康,结果意外和病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降临。这样的情节往往能让我们产生代入感,因此产生的恐惧感也越真实。
第二类是,“买了保险,被坑了,几万打水漂”。
这类故事引起的情绪没有上一种强烈,主要是吸引有一定保险意识和已经买过保险的人群(比如宝妈)。
文案会用可能发生的“孩子生大病”这样场景化的未来,来提醒用户买错保险不仅仅是钱的损失。
2)权威的数据
除了案例,软文还会用关于健康的权威数据引起大家对保险的需求。
比如我国癌症患病率情况。
或者是生大病需要的治疗费用数据。